小块头也有大作为!
作为广东最年轻的地市,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养在深山”的云浮深知,产业兴旺,农村集体经济不能缺席。
以“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市场推动、村村参与、村企共赢、农民增收”为特点的“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把村级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成为云浮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显著的亮点之一。
“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的实践,本质上是一场探索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改革。过去一年,该模式推动全市所有973个行政村(社区)经营性集体收入达17万元以上。预计2025年推动700个试点自然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镇村故事:
3人一年轻松养鸡88万只
近日,走进新兴县车岗镇竹围村委水围村家庭农场,一栋栋标准化鸡舍映入眼帘,一群群肉鸡正在啄食,“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
“这个项目2024年4月正式投产运营,年上市肉鸡可达88万只,年预计总产值18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作为家庭农场负责人,何雪锋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与传统的鸡舍不同,这里的养鸡场开启了“智能模式”。鸡舍内,全自动喂料、饮水、清粪、环控等设备一应俱全,还能够实时监测鸡舍的环境状况,确保肉鸡有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在这里,3个人一年就能轻松照顾88万只鸡。
现代化的养殖让何雪锋更加安心和省心。“温氏的管理员每天都会来农场,询问鸡吃了多少料、爱不爱动之类的,关心鸡的生长状况,我们农场负责人只需要养护好这些肉鸡就行。”她说。
每到肉鸡出栏时,家庭农场都会请当地村民前来帮忙。车岗镇竹围村村支书余贤生表示,项目投产后,村子不仅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租金,同时还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据悉,新兴县车岗镇竹围村委水围村家庭农场养鸡项目占地约46亩,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一期、二期建设双层鸡舍7栋,三期建设三层鸡舍3栋。一期项目于2024年4月1日完工,一期已完成投资420万元,二期已启动,计划2025年2月完工。
故事背后:
升级打造“政银企村(户)”共建2.0版
云浮市地处粤北,在广东的经济版图中体量较小,基础相对薄弱。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制约云浮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突出短板。村级集体经济如何破题破局、提质增效?
“‘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另辟蹊径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难题,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云浮市通过实施“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模式和“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模式,推进“政银企村(户)”共建产业项目模式,探索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全省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其中,“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模式围绕解决行政村收入难问题,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银行融资、企业运营、村集体入股等方式实施。2023年6月,云浮“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园”投融资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现代设施农业投融资模式和案例选编》,成为广东唯一一个入选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2024年5月,《云浮市“政银企村”共建模式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入选新时代广东创新实践案例。2024年,全市973个行政村(社区)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7万元以上。
同时,2023年,全市布局520个自然村试点开展“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或“企业+自然村+能人”共建美丽牧场模式。2024年,云浮市再选取180个自然村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结合典型村建设一起抓。
2024年以来,云浮市巩固拓展“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围绕解决自然村收入难问题,通过党委政府引导、银行融资、龙头企业牵头、村集体投资、农场主出资经营等方式实施,积极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接下来,云浮将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整合优质资源项目,巩固拓展“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持续优化合作模式,升级打造“政银企村(户)”共建2.0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曾荧莹 梁燊 秦小青 区云波
【校对】陈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