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浮坚持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不断强化融湾“桥头堡”枢纽功能、广东“西大门”门户功能、“西江经济带”联动功能,聚力构建对外对内双向开放新格局,已成功举办二届中国(广东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交通作为云浮“东融湾区、西接RCEP”的战略纽带,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高铁动脉到农村路网,从多式联运到物流提质,从交通先行重塑区位优势到云浮中欧班列开通,云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效越来越明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本期《云浮日报》围绕“云浮这些年·八方通衢势如虹”这一主题,聚焦云浮如何以交通建设破局突围,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敬请关注。
“钢铁巨龙”,腾飞西江之畔
云浮“融湾入圈”迈出新步伐
近日,广东史上最长高铁——广湛高铁预计年内建成通车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广大群众的热议和期待。
建设中的广湛高速铁路
广湛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时速350公里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的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将大幅缩短云浮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极大改善云浮群众出行条件。
高铁的呼啸声越来越近了,沿线的云浮人民也为之振奋。据了解,中铁十二局广湛高铁站前四标段建设加速推进,跨越云浮市新兴县与阳江市阳春市,全长30.68公里。目前,主体工程和无砟轨道已全部完工。当前,正全力推进轨道铺设工作,铺轨工程最高日铺轨量可达6公里,预计3月中旬到达云浮境内,7月上旬实现云浮段全线贯通。与此同时,广湛高铁新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中,站前广场及进站匝道项目于2024年正式动工,计划2025年11月底建成。广湛高铁通车后,将实现云浮新兴与广州中心城区37分钟互达,极大地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为云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与广湛高铁构成“双轨交响”的深南高铁项目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云浮大地奏响“融湾入圈”的时代强音。深南高铁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是有效消除深港珠西等核心都市群辐射大西南高铁瓶颈、显著完善广东与桂滇高铁网的主干通道,是一条以承担省际中长途通过客流为主,兼顾沿线客流的高速铁路。线路全长142.322公里,设车站3座,分别为珠三角枢纽机场站,云浮站、罗定北站。建成后,云浮站至珠三角机场站约10分钟,至广州约40分钟,至深圳约60分钟,至珠海约45分钟,且全部可以直达无需换乘。云浮段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50.35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4.75亿元。目前,已完成云浮站、罗定北站站房勘察设计工作。
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深南高铁、广湛高铁这两条巨龙即将腾飞,让云浮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推动云浮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高铁不仅缩短距离,更重新定义城市价值。我们期待飞驰的高铁将湾区城市和云浮的青山绿水连接起来,让云浮这座湾区美丽“后花园”成为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溢出功能“承接地”,驶向更美好辉煌的未来。
筑“路”先行,构建“三纵三横”高速网
东融西联交通枢纽 呼之欲出
近日,“佛肇云高速公路肇庆高要至云浮罗定段项目建设动员会”在云城区前锋镇举行。现场,五彩礼炮齐发,挖掘机舞动长臂,祝贺这条连接“大湾区-云浮-大西南”的新交通要道迈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按照计划,今年6月,项目重点先行工程开工,9-10月实现全面开工。
云茂高速罗定段
开年以来,云浮各地交通项目建设抢先抓早,加压奋进,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大干快上,起步快跑。
广云高速改扩建工程同样如火如荼,沿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去年,该工程年度计划投资2.7亿元,实际完成3.4亿元,超出年度计划的26%。今年,计划完成思劳东互通施工交验,并力争实现首次交通导改目标。1月下旬,项目正式进入沥青路面施工阶段;2月下旬,安塘(新)服务区涵洞、排水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即将进入厂区房建等附属工程建设阶段……云浮人民距离广云高速八车道出行又近了一步。
近年来,云浮大力构建“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以此为基础打造多层次一体化的东融西联交通枢纽中心,促进云浮市“东融西接、南联北拓、内畅外通”的多式联运局面加速成型。过去5年,云浮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36亿元,其中建成怀阳高速二期、云茂高速罗信段、广昆高速云浮西互通立交等重大项目。截至202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9219公里,密度11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名均处于中上游位置。此外,高速公路密度5.4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7条,通车里程达427公里,有力支撑云浮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广佛半小时交通圈。
铺下的是路,连通的是车,通达的是富。公路交通承担着全社会大部分货运量和客运量,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高速公路,更是交通通达,货运便捷、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主推手。2024年,云浮公路货运量8156.65万吨、增长1.72%,公路货运周转量65.21亿吨公里、增长10.84%。
拥“江”图行,打造开放“经济带”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码头上,货车来往穿梭;江面上,货船有序航行……初春时节,云浮境内的西江“黄金水道”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涌动着争先进位的澎湃动能。
站在西江之畔远眺,“黄金水道”百舸争流。当前,云浮市正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优势,积极推动云浮港港口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助推云浮打造“东融湾区、西接RCEP”的绿色国际化城市。
西江是珠江水系主干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云浮市位于珠江河网地带,西江“黄金水道”从西向东沿云浮北部通过,云浮辖区西江干流河段航道里程约109公里,航道等级为一级,常年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
云浮港作为广东省内河地区重要港口,既是联结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地区之间物资交流的水路交通枢纽,也是全市发展临港经济与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平台。云浮港规划建设“一江四港区”(一江即西江,四港区分别为都杨港区、六都港区、南江口港区和都城港区),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能源和矿建材料运输为主,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近年来,云浮市先后引进珠海港、广州港等大型港航龙头企业参与港口码头建设,云浮港已投产云浮新港、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等大型集装箱港口码头,具备最大年货物服务能力1.5亿吨、年转运56万集装标箱能力,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已见成效。2024年,西江华润发电厂配套码头竣工验收,老旧码头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六都港区行达通用码头建成投产,进一步提高全港区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211万吨,同比增长14.9%,其中集装箱完成23万标箱,同比增长16.2%。
发展西江绿色航运,实现绿色转型。推动港口岸电设施与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全覆盖,大力推广港口岸电系统与船舶水污染物监测平台应用,2024年共接收靠港船舶生活垃圾上岸20.62立方米,船舶生活污水225.76立方米,岸电累计用电量为1.74万千瓦时,用电时长超1.9万小时,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按照省、市政府工作部署,云浮市已新建“油气合一”趸船式加注站一座,引入改造LNG动力船舶9艘。
“云货出海”,“钢铁驼队”远航欧洲市场
铺就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新通道
2024年4月29日,首列“中国·广东云浮—广州国际港—欧洲”中欧接续班列从云浮市区牧羊云浮铁路货场顺利开出,满载着钛白粉、不锈钢餐厨具和玩具等一批“云货”驶向欧洲市场,铺就一条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图大道。
中欧接续班列
近年来,云浮市不断增强前沿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畅通国内外大市场,依托独有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持续推动贸易、投资、平台、通道的提档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凝心聚力构筑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
2023年11月,云浮市顺利启动中国(广东云浮)—广州国际港—中欧、中老班列—陆铁联运项目。2024年4月,云浮市继续与广物控股集团深化合作,携手推动云浮铁路与广物中欧班列成功接轨运行,云浮正式融入广东省中欧班列物流体系,也为“云浮制造”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通道。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钢铁驼队”,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首选物流方式。尤其是云浮的不锈钢(餐厨具),欧洲是其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云浮铁路与广物中欧班列的“牵手”不仅进一步丰富云浮物流通道,降低中转输送成本与时间成本,有效推进云浮“公转铁”多式联运发展,加快云浮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中国式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提升了“云浮制造”在欧洲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释放中欧接续班列的红利,云浮海关深入各县(市、区)开展政策宣讲,指导辖区企业通过铁路运输方式扩大出口,促进中欧班列与本地制造产业深度融合。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云浮通过中欧班列出口100多个集装箱货物,出口商品主要为不锈钢制品、钛白粉和玩具等。
山海不为远。中欧接续班列的开通,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有效降低外贸企业的物流成本,还进一步丰富了云浮的出口通道,为云浮外贸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动力。预计2025年约有160个40尺集装箱货物通过中欧班列出口欧洲市场。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发改、交通、财政及海关等部门沟通对接,优化中欧接续班列,为企业提供更细致周到服务;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推动更多企业选择中欧接续班列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打通云浮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RCEP国家的连接通道,让更多“云浮制造”搭载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骆驼”远赴欧洲、东盟等市场。
区位通达,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
“山区市”向“商贸枢纽”转型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东盟地区黄金交汇点的云浮,不仅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节点,更是连接内外市场的桥梁。近年来,云浮凭借其两广“桥头堡”、联通大西南的区位优势,通过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正构建对外对内双向开放的新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正逐步从“山区市”向“商贸枢纽”转型。
建市初期,云浮只有一条国道和省道,三茂铁路经过新兴,交通出行非常困难。30年朝发夕至,现在的云浮,深罗高速、广梧高速、汕湛高速、罗信高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南广高铁沟通两广、大西南,深南高铁、广湛高铁正在建设中。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云浮新港作为广东内河第一大港正在扮演着“水陆联运”的重要角色。云浮已经初步形成了高铁、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码头、机场“水陆空联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佛肇云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缩短云浮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距离,而西江航道的扩能升级,云浮新港和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的建设,为云浮打造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RCEP成员国的物流枢纽。
云浮市委、市政府提出“东融湾区、西接RCEP”的发展策略,聚力构建对外对内双向开放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融湾区”方面,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打造大湾区优质资源的“供给地”和“首选地”。通过建设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不仅为大湾区提供了丰富的产业资源,还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落户。“西接RCEP”方面,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为云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浮通过设立“一合作区四基地”,推动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云浮的石材、不锈钢(餐厨具)、南药等特色产业借助RCEP政策红利,成功拓展国际市场。
云浮,这座曾经的“山区市”,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的发展策略,逐步蜕变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RCEP成员国的商贸枢纽。通过“东融湾区、西接RCEP”,云浮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未来,云浮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策划】朱觅
【记者】许舒婷 梁佩珊 朱雅渝 游思明 罗强
【通讯员】云商务
【编辑】郑宇健 董琼 麦月勇 区云波
【校对】陈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