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近日,第七届“法治政府奖”名单新鲜出炉,云浮市人民政府申报的《创新“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的云浮实践》荣列其中,成为广东省唯一获该奖项的地级市创新项目。这是云浮又一次拿到一个沉甸甸的“单项冠军”。
“法治政府奖”是国内针对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权威奖项,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力。云浮市“综合查一次”涉企联合执法机制获得该奖项的认可,是云浮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云浮、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而取得的重要阶段成果。
佛云园东扩区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快速推进。佛云园资料图
“综合查一次” 突破执法困境的创新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直击当前经营主体反映强烈且集中的痛点。
云浮近年出台“综合查一次”涉企联合执法机制,正是对这几个“乱”的“靶向治疗”。在过去,涉企行政检查的乱象让众多企业苦不堪言。“频次高、交叉多、随意性大”成为企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同一个问题反复查,不同部门多头查,企业迎检就像“赶场子”,费时费力还影响生产。这种“碎片化”监管模式,本质上是政府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苦了企业,也让执法公信力打了折扣。
云浮开始试点“综合查一次”,核心就是把分散的检查整合起来——就像去医院做体检,以前要跑多个科室开单检查,现在一张“综合体检单”就能把多个项目一次性完成,企业不用再为不同部门的检查反复准备材料。企业能清楚知道“谁来查、查什么、什么时候查”,更关键的是,执法标准统一了,结果互认了,企业不用为同一件事反复“交作业”,彻底告别了过去的“检查焦虑”。
粤东西北首家“独角兽企业”微容科技落户云浮罗定。资料图
为了让改革有章可循,云浮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涉企联合检查的政府规章《云浮市“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实施办法》。这就像给政府部门的检查行为定了“规矩”:哪些情况可以联合检查、不同部门如何分工协作,从制度上杜绝了“想查就查”“重复检查”的问题。
改革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涉企日常检查频次下降36.31%,企业受检次数减少接近四成,2024年实有企业数增速跃居全省第二,经营主体连续三年净增超1万户,“敢投钱、敢扩张”成为企业家的共同选择。
这场始于“减负”的执法改革,正悄然重塑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从理念变为现实。
“拼政策”转向“拼环境” 赋能高质量发展
“减少检查不是目的,让企业更好发展才是根本。”“综合查一次”改革的深层意义,不仅是监管方式的变革,更是对云浮营商环境的一次“生态升级”。
营商环境就像土壤,土壤肥沃了,云浮16万多户市场主体才能扎根生长。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营商氛围日益浓厚,政策举措更加完善,服务效能逐步提升,企业自然愿意把“家”安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区域竞争早已从“拼政策”转向“拼环境”。以前企业选地方,可能盯着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说,“我们更看重规则是否透明、执法是否公平”。云浮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2年间前进了6位,2024年首次迈进全省第二档,靠的正是法治带来的稳定预期——119项检查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25个部门执法标准全市统一,企业不用再担心“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说法”。这种“制度确定性”,比任何短期优惠都更有吸引力。
投资超50亿元的新兴凤铝项目已进入试投产阶段。记者刘烁 摄
2024年,云浮引进签约项目259个、计划总投资超600亿元;全市在建的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个,其中百亿级项目7个。越来越多企业看好云浮、投资云浮、扎根云浮,其中就包含了对云浮“制度确定性”的认可,也是对云浮营商环境的有力“投票”。
对市场主体而言,营商环境是生存发展的“阳光”和“雨露”。有的企业需要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有的在乎审批效率,而“综合查一次”带来的是最基础的“安全感”——不用频繁被打扰,不用为重复检查发愁,专注把产品做好、把市场做大。在这里,政府把监管变成了“护航”,只要合规经营,就能安心发展。
“综合查一次”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优化营商环境不需要复杂的政策堆砌,关键是让企业在稳定的规则中安心发展。当“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成为常态,当政府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市场主体才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这或许就是“法治政府奖”背后的深层启示:最好的营商环境,从来都是用制度的“严”守住公平底线,用服务的“暖”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真切感受到:这里值得投资,这里可以扎根。
【记者】蔡嘉美 林瑞荣 刘烁
【编辑】甘得意 李彤 王雨辰 区云波
【校对】秦诗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