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圆满闭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是集交易、投融资、发布、共创、贸易、传播、展示于一体的“超级平台”,有力赋能万亿级文化产业生态,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舞台,也为各地各企业推动文化“双创”、展示成果、促进发展提供重要窗口。
在文博会上,云浮展示厅以“云浮 看赛 吃果 叹生活”为主题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云浮“曲棍球之城”和特色农文旅产品等文化IP,展现云浮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为云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云浮”,发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科技融合加速,创新驱动文化繁荣。为期5天的文博会上,人流如织,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其中,超过5万人次走进云浮展厅参观,云浮这次“文博会之展”,赚足了“人气”和“眼球”,也收获了推进文化“双创”的信心。
文博会上,云浮竹编非遗展示
云浮展厅内,镬耳墙、竹编画、剪纸艺术画,乡村文化创意经济等体现了云浮奋进“百千万工程”的文化“底色”;各县(市、区)展位“五星争辉”,云城的石艺文创,云安的蚕桑、咖啡,罗定的稻米、鱼腐,新兴凉果,郁南黄皮等等,纷纷化身文化“流量IP”,向参展观众传递云浮文化、云浮风情、云浮作为;向客商展示云浮丰富资源、产品价值、发展空间,让云浮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郁南黄皮产品受到参展观众追捧
文博会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了多元丰富的展示推介活动平台。云浮展团多个省、市级非遗项目进行了现场展演,开展了推介活动,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云浮石艺(影雕)、糖画艺人、泗纶蒸笼编织、罗定木雕、手指画、漆器技艺等现场展示,让非遗真正“活”起来,得到了海内外观展人士和客商的青睐。
云浮的非遗展演人气“爆棚”
“云浮‘果’真好——乡村文化产业(水果季)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云浮特色农业、非遗项目和乡村旅游资源,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的独特资源和魅力;2025云浮打造“曲棍球之城”推介活动上,云浮向全球发出“共赴全运盛会,共赏曲棍球风采”的邀约,全方位展现了云浮打造“曲棍球之城”的决心与实力。
“超级平台”, 背后十万亿级产业生态
本届文博会,规模再创新高。八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总面积16万平方米;12万件的文化产品,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记者在文博会这一“超级平台”上“观展”,最大的感受是“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国家级非遗展示
政府组团惊艳展示地方文化IP,专业馆见证文化产业加速升级,非遗IP正进行现代性突围,科技赋能国潮焕新,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文化产业生态……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重点聚焦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它的“注脚”实在太多了。
“文博会既是一个展示对接的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在展会现场,记者专门和一些文化企业和机构交流,不少参展人士这样说。在对推动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依托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推动文化产业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他们普遍看好的新趋势。
观展群众体验交互VR
文博会上,华为天生会画数字艺术展,展示科技赋能艺术创作;腾讯“好用的AI”深度融入内容创作全产业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AI拍摄眼镜、全景交互VR大空间、“数字画廊”“数字戏曲”“数字出版”等众多的高科技前沿产品进入文化产业新应用场景,为各地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科技动力。
文创产业全产业链正在形成,从上游的“数字基座”、文化创意,到中间的文创产品设计生产,到下游的运营推广、终端消费,已经形成了分工协作、业态融合的趋势。国家博物馆深入挖掘国博文物元素,与150家产品设计公司机构合作,累计已开发5000余款文创产品,其中国博凤冠冰箱贴,上市仅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在文博会上,国博展示了文创产品开发与品牌授权并举这一文创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很有学习借鉴意义。
文创产品工厂积极参展
“我们与景区、博物馆、文旅企业等生产定制化文创产品,市场反馈良好,业务增速很快。”记者采访某文创企业参展商,他表示,文化消费是近年来的热点,文创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人们正在告别旅游纪念品那种“通货味”(意为到处都是大同小异的所谓特色“纪念品”),真正体现文化内涵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将迎来市场“蓝海”。
“我们深耕内容生产、海外传播矩阵、落地转化等,完全可以助力地方和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出海’。”文博会是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文化“出海”是一个新热点,在文博会上,就有不少的专业机构参展。
文化科技融合成为大亮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云浮,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文博会这一“超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空间广阔。当然,也要紧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加快切入这一十万亿级“赛道”,大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助力文化产业“出山向海”,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云浮结出丰硕的成果。
在文博会16万平方米的展馆内,我们可以倾听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体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不是推倒重来的革命,而是持续不断的创造性转化——文博会,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升级之路,更是文化强国建设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突围。
更多精彩内容>>>
【记者】林瑞荣 区伟东
【编辑】刘嘉怡 董琼 麦月勇 区云波
【校对】彭玉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