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丨在云安,农村阿伯阿婶家门口坐“村巴”

林瑞荣 袁婉霞(实习)
查看

骤雨初歇,8月15日上午,台风“杨柳”已经远去,空气中丝丝清凉,一扫盛夏暑气。

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干净有序,候车厅静悄悄的,一个旅客都没有。站场内,市民往常熟悉的那种红白相间涂装的中巴车,已经见不到了,代之的是一排白色彩涂的新能源小巴,小巴上“乡镇网约车”“农村物流”等标识格外醒目。

云安,一个被山川分割的“倒L”形县域,20多万常住人口散落在山峦延绵的105个行政村。白石镇,就在云安“腰眼”位置,离云浮市区约50公里。曾经,中巴车是白石人外出和返乡的主要选择。在私家车还稀罕的时代,白石汽车站经常人头涌动,客运班车鱼贯出入,门口一群“摩的”司机热情招手。

云安是典型的山区县域

现在,山区乡村客运,正悄悄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家门口坐“村巴”,阿伯阿婶们可高兴了

临近10点,司机黎树森麻利地把一叠今天的报纸放上新能源小巴,认真检查了车况,然后坐到驾驶位上,启动小巴,向圩镇方向驶去。

树森50多岁,白石本地人,经营了约十年中巴车,现在成了“农村客运”司机,人宽厚随和。

“最旺的时候,白石中巴车有20多辆,15分钟发一班车,这几年私家车越来越多,客运需求大大下降,中巴已经全停了,但现在客运比以前更方便。”记者随车体验山区农村客运,在停车间隙,他这样说起今昔。

当天,是白石“墟日”。树森到了市场附近农村客运停靠点,一对老夫妻已经候在这里。树森招呼老人家上车,小巴就驶向白石民福、民安村。

“又方便又舒服!我每个月都坐这台车到白石‘趁墟’。”两老中丈夫叫何小安,87岁了,精神还很矍铄,和记者说起坐“村巴”时满脸的愉悦。

两老到镇上买米、卖菜,50斤大米分两包,一人拿一包。何伯说平时就两老在家,儿孙都在外面,今天难得和老伴一起“趁墟”(粤方言,指赶集),他由衷感谢农村客运的服务。

这个服务,还真得老人们的心。树森就提起,有些偏远村的老人,已经十多年没有“趁墟”了,自从有了“村巴”,他们也能喜滋滋地坐车到镇上溜达、购物。

中巴都停运了,何以还能有“村巴”可坐?而且,这“村巴”覆盖白石所有行政村,班次也多,还可以电话预约上门接送,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抬脚有车”?

白石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车队长黎星辉介绍,这是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政策红利,也是云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改革的成果。

看着客运站冷冷清清,他依然“气定神闲”——因为农村客货邮融合改革,即便传统汽运衰落了,但坚持服务群众,必有新生,也有更重要的意义。“上一次台风天,一位老人家的孙子发烧,他打电话过来,我们就派车去接,送到镇卫生院。”

“再就业”的树森也很淡定,虽然这一趟他只拉了两位乘客,但他不仅仅是客运司机,还是送报员、快递员。路上,他把报纸送到村里,还指着村里的综合服务网点说,下午他还要送邮政快递下乡。

有业务就有新生。这种新生,直观地体现在白石客运站上——它不仅是运输服务站,还是物流仓储服务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旅游服务中心、邮政快递服务中心、快递网点,而那一辆辆“村巴”,就是把它们都链接起来的纽带。

客货邮融合,托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白石镇客运站,现在正式的名称是白石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这既是一个时代变迁的镜像,也是云安区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的一个侧影,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

云安农村客运大大便利群众出行,云安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2024年底,云安区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广东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市、区)。开展试点以来,云安区在近年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的融合发展,到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云安,耄耋之年的老者,还能乐滋滋地坐车出门逛街。其实,快递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山的“最初一公里”,在“村巴”的行李舱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树森给记者看他的送邮件快递记录单,上面显示,8月10日那天,他跑石底村,送了4件邮件和1件顺丰快递。石底村,离圩镇约8公里,是白石镇最西边的村子。

“现在乡下的群众还不太清楚快递可以送到村,相信这项服务以后使用的人会越来越多。”树森说。

快递进村,其实国家早有部署,但由于农村快递量少、分散,光靠快递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因而在很多偏远山区,快递大多只能到镇。依托客货邮融合,云安主动“破题”,已“走通路子”。

云安农村客运兼送邮政快递快件

目前,云安区建起区镇村三级的客货邮融合服务网络,建成“金马农村综合运输服务运营中心”区级枢纽,创建了“云顺达”服务品牌;升级改造原有镇客运站,赋予其“客运+物流+商贸+供销”等“多站合一”的综合服务功能,一扫“衰败”面貌;同时,建成113个“一点多能”的村级服务点,方便快递下乡、农产品出村进城。

“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集约共享’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是我们主动应对市场挑战、加快业务创新、扛牢社会责任的重要选择和重要机遇。”云安区客货邮融合的运营主体是云浮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云安分公司,该公司副经理吴毅说。

目前,该公司已投入54辆新能源农村客运车,基本实现了云安区“镇到村”“镇到城”农村客运的全覆盖,客运月均服务旅客5000余人次。

同时,云安区大力支持运营主体与邮政等物流企业合作,变“多人多车”为“一人一车”,农村客运驾驶员“兼职”送货员、快递员,实现客货邮车辆运输、人力成本降低50%,快递企业日均节省1400元,运输配送效率提升20%,客运企业同比增收10%,驾驶员收入同比增长10%,系统性破解农村运力空驶率高、山区物流“小、少、散、贵”的困境。

“客货邮+直播电商”模式让山货搭上快车进城;乡村旅游专线则激活了沉睡的绿水青山,现象级的云安“村BA”盛事背后,是便捷交通带来的人气集聚。现在,云安的村民指尖轻点“云顺达”平台,或者打个电话,即可预约出行、捎带货物、定制路线——乡村的时空距离被技术和服务的力量温情折叠。

云安区白石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新貌

云安客货邮融合,其内核更在于精准回应乡村最迫切的“毛细血管需求”,“村巴”成为流动的服务站:一条条“护学专线”“就医专线”在千山万重中延伸,解了山区群众心头之患。

云安农村客运“护学专线”在校门口接学生,云安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这项工作挺好、挺有意义的,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也可以帮到不少人。”农村客运司机钟贤是个年轻小伙子,在云安区六都镇跑“镇到村”客运线路已经半年了,他这样说。

吴毅特地介绍,公司招聘司机,优先考虑当地人,就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村民群众可信赖的熟人,那些“少、小、散”的客货邮服务需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他们帮忙解决。

云安探索的客货邮融合之路,正诞生于每一个被重新定义的站点、每一辆被赋予新使命的客车、每一次资源整合的智慧闪光之中。大山深处的村庄不再因物流交通不便而困顿,发展的脉动便与时代同频共振,奋进“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就有更多现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也将更平等地可感可及。

更多精彩内容>>>

智库观察

【记者】林瑞荣 袁婉霞(实习)

【通讯员】董泽生

【编辑】董琼 陈敏贤 秦小青 区云波

【校对】刘嘉怡

云浮融媒(集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